县法院坚持服务通山经济社会发展大局,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,着力打造“五好环境”,为建设“六型通山”提供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。
一、着力服务经济建设,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。强化联系服务企业工作责任,与重点项目建设企业建立了长效沟通机制,高度关注工业园区建设、次中心城市建设、发展七彩农业项目。定期走访,详细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、企业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,积极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,对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过程中的法律问题,提供前瞻性法律服务。及时高效审理涉企案件,严办侵害企业、扰乱经营案件,慎用资金冻结、财产扣押等强制措施,注重保护涉诉困难企业的再生能力和发展后劲。倡导诚实守信,制裁违约欺诈,维护交易安全和市场秩序。
二、着力维护社会稳定,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。根据平安通山建设的部署要求,依法严厉打击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,严惩严重暴力和黑恶势力犯罪,促进民心安定;深入开展“打黑除恶”、 “除霸治乱”专项斗争,保障企业安心生产经营;同时注重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,减少社会对立面。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防控工作,民商事审判坚持调解优先、调判结合原则,深化联动调解,推动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长效机制,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整体合力。积极开展审判“进机关、进社区、进学校、进企业、进村居”活动,通过法官带案下访、判后回访和村居走访,进一步畅通民意沟通渠道,尽力解决群众涉法诉求。
三、着力保障群众权益,营造良好的民生环境。依法妥善审理好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各类案件,加强对农民工、留守儿童、残疾智障等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。对于婚姻、家庭、继承、相邻关系等传统民事案件,倡导公序良俗,促进家庭和睦。大力加强立案信访窗口建设,实行“一站式”服务。创新便民举措,设立巡回审判点、调解示范点,推行预约立案、巡回审判、简易审理等工作机制,方便群众诉讼。加强司法救助工作,解决涉诉群众实际困难,彰显司法人文关怀。发挥信息科技的功能优势,加强门户网站建设,广泛开展法制宣传,为群众提供诉讼指引。积极参与、支持“三线六村”新农村建设工作,加强对司法助理员和村委会人民调解员的指导和培训,服务和谐农村建设。
四、着力创新社会管理,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。严格履行司法审查职责,监督支持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公共事务。推动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,推进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。积极开展司法建议工作,在办案过程中发现问题,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、建议,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了有益参考。认真开展未成年人审判、社区矫正等工作,并通过公开审判、新闻发布会、法制宣传等形式,有效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。依法打击利用网络交易、赌博、诈骗等犯罪行为,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,维护网络安全。
五、着力推进司法公开,营造良好的司法环境。积极推进司法公开,争创全省“司法公开示范法院”。进一步增强司法透明度,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,建立巡回审判点丰富司法公开的载体,完善方便当事人查询案件信息的工作机制,回应社会关切。加大司法民主工作力度,提高人民陪审员参审率。畅通监督渠道,通过邀请党代表、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群众,聘请司法监督员视察工作、旁听庭审、召开座谈会等方式,以人民群众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公平正义。加强司法与行政的良性互动,针对行政执法问题提出司法建议,促进社会管理法治化。创新法制宣传举措,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,提升群众法律素养,形成自觉守法、用法意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