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入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切实提升人民调解员对虚假调解、虚假诉讼的甄别与防范能力,筑牢基层矛盾化解“防火墙”。近日,通山县人民法院联合县司法局,组织人民调解员开展“甄别和防范虚假诉讼、虚假调解”专题培训。
培训会上,县人民法院派驻综治中心法官工作室的法官结合2021年至2025年最高法发布的虚假诉讼典型案例,针对民间借贷、劳务纠纷、离婚纠纷等虚假诉讼“重灾区”与“新高发区”,以“法条解读+案例剖析”的方式,为调解员送上实用“避坑指南”。
“在民间借贷纠纷中,对‘零争议’案件要保持高度警惕,对‘证据存疑’案件要进一步核查。如发现借条、流水等有瑕疵,可要求当事人补充辅助证据。”“离婚纠纷要重点防范虚构的共同债务,注意审查债务发生时间,要求当事人提供债务用途证明。”法官用翔实的语言,逐一拆解常见套路。“虚假调解与虚假诉讼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复杂性,我们在调解过程中,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:严格审查证据,关注当事人关系,深入询问细节,关注案件背景。可在一定程度上防范风险。”法官强调。
培训结束后,调解员纷纷表示,培训内容十分贴合工作实际,通过参加此次培训,不仅提升了对虚假调解、虚假诉讼的识别能力,还掌握了实用防范方法,今后将把培训所学与先行调解实务紧密结合,从案件受理审查、调解过程监督、文书制作规范等环节严格把关,持续提升风险防范能力。
通山法院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,持续深化与司法行政部门的协作,一方面延续先行调解培训的实操化、常态化模式,将虚假调解、虚假诉讼防范知识融入调解员日常指导;另一方面通过典型案例共享、联合研讨等方式,不断提升人民调解员业务能力,助力人民调解员依法规范开展调解工作,共同维护人民调解工作的公信力,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、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筑牢基层法治防线。